本报记者 罗小卫
“慧聪网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11月前将会推出。”近日,有业内人士向《财经时报》记者透露,慧聪网欲将其B2B业务延伸至手机终端,打造手机B2B电子商务平台。
“慧聪的合作伙伴是分众无线。”知情者透露。
“此次合作不仅仅是将电子商务网站复制到手机媒体这么简单,”分众无线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财经时报》记者证实确有此事,“慧聪网还将通过分众无线自主开发的‘无线身份识别系统’和‘受众属性挖掘平台’技术,将商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用户手机上。”
“届时慧聪新、老注册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终端随时随地发布各种供应和求购信息。”
“移动商务前景可观。”赛迪顾问互联网电子商务分析师迟聪冰对《财经时报》分析称,手机终端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远远超过电脑,而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的成功足以让人们对移动商务寄予厚望。
暗潮涌动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开始变热,B2B、B2C、C2C不同概念依次闪过人们的视野。如今,电子商务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不是个陌生词眼,阿里巴巴、慧聪网、买卖网、淘宝网、Ebay、8848、6688等等大大小小的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登场。
而与之相伴的则是各电子商务网站之间为争夺注册用户以及影响力所展开的激烈竞争,其代表如淘宝网与Ebay易趣之间无休止的口水战。事实上B2B领域中慧聪与阿里巴巴的竞争也从未停止。面对愈演愈烈的竞争,各电子商务网站的出路是什么?还有哪块领域可以拓展?
“手机是一个突破口。”业内人士称。
据悉,国庆期间就出现了一种“电子购物券”,使用此券可以在大型百货公司、平价超市、餐厅、咖啡店甚至美发厅、保龄球馆等公众场所消费。
“那是北京6688电子商务公司运营e动商网策划的活动。”知情者透露,“这是一种‘移动消费’。”
6688董事长王峻涛表示,通过移动消费切入移动商务,进而为中国的电子商务扩展更大的新空间,是其公司目前的主要战略。
事实上,盯上手机终端已经并非慧聪与6688两家公司。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早在两年前就曾“试水”移动领域。2004年9月,阿里巴巴与英特尔中国公司曾联合宣布,双方合作研发手持交易模块,合建中国手机无线电子商务平台。
当年的消息披露,摩托罗拉和多普达的新款智能手机,曾准备内嵌相关交易模块,届时,中国“网商”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手机上内置的阿里巴巴商务平台进行交易。
“未来的电子商务将变得像使用自来水一样方便,随手一拧就行。”马云曾表示。
不过不知何缘故,后来阿里巴巴在手机电子商务拓展上最后却没了声音。《财经时报》记者向阿里巴巴相关人员咨询该手机电子商务上的具体情况时,也未能得到回复,不知阿里巴巴是否在这个项目上有难言之隐?
新的角逐点
据悉,目前全国的手机用户已经高达4.26亿,同时Frost&Sullivan预测,2006年全球移动电子商务市值将达到250亿美元,而移动电子商务将占全球在线交易市场15%的份额。
移动电子商务庞大的市场潜力不光是引起了慧聪网的注意。另有消息称,国内B2B主要站点之一商格里拉,也正在秘密筹划基于无线与互联网双重应用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回暖和移动终端的强劲发展,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将进入良性的、理性的、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移动电子商务也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竞争新的制高点。
无独有偶。在2006年中国电信业发展与政策通报会上,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曾表示,2006年移动电子商务将从萌芽期走向井喷期,预计今年全国将达到7亿元的市场规模。
“不过移动电子商务要完全普及,依然面临不少阻力。”迟聪冰举例称,“用户的使用习惯尚未形成、移动支付与及相关安全问题都尚待解决。”
虽则如此,专业人士预计,移动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手机终端将会成为各电子商务网站下一个角逐热点。